5200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11页(第1页)

宋绯站在某座酒楼上,亲眼目送楚国车马缓缓驶离王都,重重地舒了口气。所谓的晋使就是她乔装打扮的,她也就送了秦王夜明珠和美人,以这些来换太叔衍的人头。

秦王早对夜明珠垂涎已久,杀了太叔衍既能让晋国感激自己,自己还能得到好处,何乐而不为?

宋绯见到秦王答应,仍有些不放心,可美玉珠宝楚国也有,太叔衍能说会道,万一秦王被太叔衍说动了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别人秦王见到太叔衍。

她早就料到依太叔衍谨慎多疑的性子听说晋国也出使秦国后心里肯定会起疑,不敢冒然去见秦王。而秦王又一心想见太叔衍,秦王越是想见,太叔衍会越发不安。

而宋绯这一招也确实奏效了。

那头太叔衍灰溜溜地回到楚国,楚王半喜半忧:“寡人一切都已备好,就等着你回来出兵呢,结果你带了这样的消息给寡人?”

太叔衍早想好了开脱之辞,说:“陛下,秦王虽然不肯站在我们这边,但臣断定秦王也不会帮助晋国,我们和齐国联合攻打晋国,秦国应该作壁上观,等着坐收渔翁之利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事情都到这份上了,楚王也只得如此了,秦国不插手那便没什么好顾虑的,况且有齐国相助,伐晋过程中还有需要他的地方。楚王便道:“此次出兵,先生可不要让寡人失望。”

太叔衍颔首应是。

楚国和齐国缔下盟约,双方约定共同出兵,还有周围的蔡陈等小国的加入,养病千日就是为了今时,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上所向披靡,直接开到晋国南部最为重要的城池平阳,宽阔的护城河阻断了楚军的去路。

三军气势如虹,此次统领各国军队的是楚国令尹—公子信,公子信是楚王之弟,素有贤名,而且颇有才干,也曾带过兵打过仗,总体来说是楚王十分满意的人选。

平阳城固若金汤,强攻损伤太大,只能智取。所以公子信并不急着攻城,反倒是晋国的士兵站在高高的城墙上辱骂楚军:“有本事来攻城啊!”

楚军也不甘示弱地骂回去。

公子信的打算是诱敌出城,然后一举歼灭。可是怎么诱呢。他天天派人到城门口辱骂晋国上下,连晋王的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晋国就是不敢出城应战。

就这样一直僵持了七天,后来公子信召集众将商议,众将领说法不一,公子信也有些犹豫,倒是太叔衍斩钉截铁道:“三军跋山涉水,千里奔来,士气正盛,若是顿兵城下,时日一久,兵困将乏,恐怕容易泄了士气。我看晋国故意坚壁不出,用的是疲敌之计,不能再拖下去了,将军,赶紧攻城吧,兵贵神速啊!”

公子信不以为然,这才七天,太叔衍这样建议也不知存了什么心思。他瞅了太叔衍,虽说出兵前楚王有叮嘱过自己要信任太叔衍,可是他毕竟是晋国人,忠诚度还有待确认。

公子信不敢冒然行动,和属下商议之后,先命三军休整一下,白天继续派人叫战。

这样僵持了五天,晋国终于有了回应:“只要你们肯交出太叔衍,我军就出城应战。”

公子信嗤之以鼻,他若是真把人交出来,晋国到时反悔怎么办?不过晋国此举倒是打消了他对太叔衍的怀疑。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楚军都有些疲乏,太叔衍趁机又劝道:“将军还是尽早攻城吧,平阳城再坚固,难道还能比得上您统领的十万大军么?”

公子信也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眼看就要进入雨季,再不攻城,护城河河水可能暴涨,于是决定第二天发动攻势,大军陈列在平阳城下,黑压压的一片,水陆并进,平阳城上鼓声如雷,万箭齐发,齐楚联军顿时成了活靶子纷纷倒下。

鼓声越来越密集,晋军士气正盛。公子信抬眼望过去,他发现晋国那边的击鼓人一直没有换下来,这击鼓之人也不知是何人,竟然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天色渐渐暗下来,齐楚联军到了夜里联军才上了岸。

公子信急红了眼,光是渡河就用了一天的时间,这会加上天黑,攻城更是困难,士兵如蝼蚁一般往城墙上爬,刀林箭雨,还时不时有巨石滚木砸下来。

公子信看着夜空下楚军像个无头苍蝇似地乱撞,心里焦急,挥手发动一连串的各种攻势,就是不见效果。这样硬攻不是办法,他只得先下令撤兵。

太叔衍劝道:“将军此时退兵,先前的伤亡不是白废了么?我们一鼓作气把平阳城夺下来,对晋国绝对是致命一击,将军看着眼下伤亡惨重,其实都是值得的。”

公子信不听,撤了军,气急败坏地回到军帐,拒楚军负责侦察的斥候来报说,平阳城附近有一队商旅出入,这些商旅呢穿着打扮虽然像商人,可是这他们看起来都很有精神很有力量,精神面貌不像是长年在外奔波饱经风霜的人。

斥候趁其中一人落单将对方抓了起来,严刑逼供之下,对方如实招了。原来那这支商旅确实是晋国探子所假扮。

探子还交待出晋王前日已赶到平阳城,方才城墙上的击鼓人就是晋王。一国之君亲自击鼓,中途几乎不曾休息,能不振奋人心么?

楚军还从对方怀里搜出一封信来,上面只写道:“劝楚军速速攻城,若事成,封赏无数。”

此信显然是送给楚军内部人的,莫非楚军内部有奸细?公子信勃然大怒,逼问道:“这封信是给谁的?”

对方起先不肯说,又是一番严刑拷打才吐露实情:“这信是要给太叔丞相的。”

太叔丞相?公子信冷笑,“胡说!太叔丞相早已投靠楚国,休要挑拨离间!”

对方顿觉得冤枉:“太叔丞相的族人还留在玉都城,我们晋王拿此来威胁他,他能不屈服么?”

公子信将信将疑,攻城伤亡惨重,他心情正是烦躁,这回又听敌方的间谍说太叔衍是奸细,仿佛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若不是太叔衍一直劝他尽早攻城,他会有更高明的办法。

这一切看来是个计谋,他本来对太叔衍心存疑虑,晋国那边立即就说只要交出太叔衍就出城应战,这不是故意为之,想打消他对太叔衍的疑虑么?

公子信越想越气,可是他也不会随便冤枉他人。想来想去,把太叔衍召过来道:“我看平阳城一时难以攻下,只能智取了。我看先生不如假装投靠晋国,我们来个里应外合如何?”

太叔衍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事论事道:“此计看来可行,不过在下去投靠,晋王肯定不会相信的,不如另派一位将军过去?”

公子信道:“怎么会呢?先生是晋国人,还有族人留在玉都城内,我再故意责罚先生,来个苦肉计,先生趁机去投降,晋王肯定会相信的。”

太叔衍摇头:“那完全可是换成他人。晋王恨我入骨,我若是回去,他肯定会杀了我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