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1章 当上委员新初填报申请表缺少积蓄小融放弃集资房(第1页)

年终的脚步声一步一步地逼近的时候,也是到了镇上各种材料越来越多的时候。自从上次向地委组织部长的汇报材料得到地县两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后,新初似乎就成了城东镇真正意义上的“大笔杆子”,找他写材料的领导是一个接一个。镇党委书记胡德柱向县委的述职报告肯定是要找王新初写的;新初刚参加工作时分在镇人大主席团,王光荣老主席找到他,他也不好推脱;镇党委组织委员刘婕,新初报到时的介绍信,第一个就交到了她手里头的,管干部的领导找到他,他也不敢拒绝。再说,刘婕委员这个人心肠好,关心年轻干部,管不管得到他,他都不会拒绝的;让新初没想到的是,他一向认为文笔不错的蒋政德副书记,也要他给他写材料,说是随便划几笔都可以。可领导交办的事,自己怎么能随便呢?还好,蒋书记自己弄了一个初稿,虽然字迹潦草难认了点,但只要稍微理一下篇章结构,穿靴戴帽充实完善一下即可了事。

年底材料多,那不过是新初这样的年轻干部的事,而农税提留征收、计划生育罚款的催缴,那才是全镇上下的中心工作。而这一块,新初负责的中心村照样走在了全镇前头,对他来说,写材料也是中心工作。

新初并没有把写材料当作是一种负担,相反地,他认为这是除了陪领导打麻将外,他与领导接触打交道的又一种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新初想巴结这些领导,他只是想为领导做点他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并在其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且,写这类材料,早一天晚一天无关紧要,不像上次的汇报材料,非得熬更守夜,但新初一般也不得让领导交办的材料过夜。

这天一大早,新初一上班就把头天晚上赶出来的述职报告交到了刘婕委员的手里。

刘委员就悄声对他说道:“新初,你的好事来了。”

新初好奇地问:“我有什么好事?”

只见刘婕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和一张表格说:“县委组织部叫我们推荐你做县政协委员呢!”

新初先是一阵惊喜,继而又有些疑惑说:“刘委员,我的资历还浅,怎么会轮到我?”

刘婕的表情也显得有些慎重而严肃:“我也在想这个问题,从往年的情况看,一般都是从各个岗位、各个行业选那些资历深、能力强、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同志,当然我不是说你不优秀、不合格哈。”

新初忙点头道:“刘委员,这个我明白。”

刘婕接着说道:“还有,就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上领导比如胡书记、罗镇长,还有一些企事单位、村社干部、群众代表等,必须要占一定比例,这个名额是十分紧张的,我只是先给你说到这里,你暂时也别对外讲,以免节外生枝。一会儿就上楼向胡书记汇报,请他定夺,说不定就是胡书记推荐的你呢!”

新初连连点头:“这个是纪律,我知道的。”

新初刚要走到门口,刘婕声音稍稍放大了些:“新初,这个问题上,我是支持你的!”

新初满心感激,回过头来望着刘婕说:“谢谢大姐,这个我知道的。”

回到办公室,新初自己也感到特别的惊奇,他怎么就突然地喊了刘婕委员一声大姐呢,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刘婕委员似乎对他喊这一声大姐,一点也不感到生疏,回应得自然而然。

胡德柱听了刘婕的汇报,总体上是满意的,根据县委组织的批复,镇党委推荐的人选一个都没有落下,但他又很快地皱起的眉头说:“我们当初也没有推王新初啊,他怎么就进入了名单的?”

刘婕说:“我也正要报告书记呢,我们上报的推荐名单,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都是按照党委会定的,按照您的指示和要求办的。我也仔细看了一下,我们上报的名单一个都没少,王新初这个名额应该是县上给我们增加的一个,我还以为是书记您给上面打的招呼呢!”

胡德柱对王新初做政协委员,本身是没有意见的,他高兴还来不及呢,但一想到他与自己的关系,再想到办公室主任王扬的感受,想到吴少权镇长的看法,他怎么能推王新初呢?就对刘婕说:“王新初学历高,年富力强,特别是材料写得不错,但要增加名额,论资排辈也该办公室王扬啊,镇上推的时候我就没有考虑过他,怎么会去县上打招呼?你下来专门请示一下县委组织部两个问题:一是名额搞错了没有?二是如果县上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名额,是不是非得是王新初,我们镇党委可不可以另外再推人选。当然,如果问到王新初这个名额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好。”

刘婕说:“那我借一下书记的电话,现在就跟县委组织部的任进副部长打电话,当到书记的面把这个情况搞清楚。”

胡德柱知道任进是刘婕爱人的亲大哥,要不单凭资历和能力,无论怎么说也轮不到她来做这个镇党委的组织委员。胡德柱也知道任进副部长就分管干部人事工作这一块,刘婕虽然平时在她大哥面前说话都不敢大声大气的,但工作上台面上的事,这个任副部长还是乐意帮她的,就说:“那你赶快,但千万不要说是我叫问的哈。”

那任进在刘婕面前果然爽快,一口气几句话把王新初做县政协委员的事说得清清楚楚。原来,按照县政协委员的配备,县工会、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都有一定名额,王新初是团县委推荐的,虽然人是城东镇的,但名额算在团县委头上,与城东镇没有直接关系。刘婕与任进副部长电话时,有意按了免提,胡德柱在一旁听得个明明白白,暗自高兴,表面上却有些不大情愿地说:“既然这个是团县委推的,我们也只有服从,这个事在党委会研究审定时,你一定要给大家说清楚,否则的话,别的没什么,就怕有人误会。”

刘婕说:“这个请书记放心,我一定会在党委会汇报到位。”

新初刚填完了县政协委员的推荐表,办公室又通知他去领表,不过这张表不是他王新初一个人才有,而是全镇上下在职干部职工人人都有,是一张《城东镇职工集资建房征求意见表》。也是从领表的那一天,新初才知道在体制内,干部职工是享有职工住房政策的。至于能不能分到职工房,站先要看这个单位条件怎么样,有没有职工房。有职工房的单位,这个职工什么时候分到职工房,分到怎样的职工房,却要看你的职级、资历、工龄等。在宕渠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年龄大的一些领导干部和职工,是分到了职工房的,他们都分别建了自己的家属院。县上的重要部门,如财政、改、国土、建设、交通、教育、国税、地税等,大多数干部职工都享受到了这一政策。而在全县的区公所,年老的一些领导享受到了这个政策,近些年刚参工的,基本都是自己在外面租房或买房了。到了王新初参工时,这一政策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好在镇党委书记胡德柱、镇长吴少权脑袋灵活,借城里一老板建商品房买卖之机,搭到搞了个干部职工集资建房。因为这个集资建房,不是纯粹的城东镇干部职工,大部分多余的商品房还要卖给其他人,所以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对城东镇的干部职工却有一些好处,那就是一个平方要比市场上的低个五十块钱左右。所以,这个做法得到了大多数干部职工的拥护。但也有少数人怀疑对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认为城东镇的干部职工集体买老板的房子,有为老板打开售房销路之嫌。而事实上,老板故意把房价拉高,然后再给一些优惠,表面上降了五十块钱,而实际上城东镇的干部职工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甚至有人认为,这里的房价比市场上的差不多,还有极个别者说价格比外面的还要高一些。基于以上种种,胡德柱与吴少权商量,先开个党委会统一一下大家的思想,党委政府也不强求,愿集资的就集,不愿集资的也不强求,于是印了这个征求意见表。

新初拿着这个意见表,一个字也没有填,回家交给小融一起商量。小融拿着表一算,三百五十块钱一个平方,大户型一百二十平米,清水房都要四万多,想都不要想;中型的九十平米,也要三万出头;而最小的户型六十个平米,要现大洋两大两万不说,除了有个主卧室、一个婴儿房,来个客人都没少住,而且客厅小得可怜,用小融的话来说,还不如就住在现在这个地方。新初也表示赞同,说住在城里面也极大地不方便,一年车费钱都要多花一两千,真的是拿钱买罪受。关键的问题是,哪去找钱来买啊?于是两人一致决定,这个集资房不要了。

新初刚一进办公室坐下,胡德柱就站在他门口问道:“新初,听说你不要那个房子?好多人挤扁了脑壳想要还要不成呢,你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要啊?不要可惜了!”

新初有些难情地说:“胡书记,您也知道,我和小融刚才参加工作,手头也没几个钱,哪里交得起那么多的房款啊?”

胡德柱说:“你们自己手头没得,回去找双方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借一点,也要把这个房子要起嘛。”

新初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肯定是靠不到的,特别是母亲,当年自己读书那几个学费钱,就已经把她折磨得够惨的了,如今自己参加了工作,平时往家里拿的钱也少得可怜,哪里还有脸问母亲要?至于大姐新鸿,她一个人远在他乡,也不过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才勉强度日,自己又怎么能开得了口。二姐新雁那里倒可以借点,但也拿不了那么多呀!再说,自己参加工作,二姐夫才花了一大笔钱,自己一个大男人,怎么能随便伸手就问人家要呢?小融父母,还有哥哥姐姐都有工作,钱肯定是有一些,但小融当年读的是交高价的预科,钱哥哥姐姐也出了不少,现在参加工作了也不再好伸得手,昨晚小融不要房子的态度那么坚决,想来她也是考虑到了这些。

想到这里,新初还能说些什么呢,他望着胡德柱,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十分抱歉地说:“谢谢胡书记,昨晚我就和小融商量好的,今后有条件再说吧!”

胡德柱说:“反正这个事情,我提醒了你的。”就转身回了办公室。

当新初听到胡德柱“啪”的一声开了门,他就抓起那张住房申请表,几下撕了个粉碎,扔进了垃圾桶。

很多的事情,你越不想看到,它就越是要你看到。城东镇的机关干部职工集资建房整整征求了三天意见,新初看到一次,心里就难受一次。

而在这三天里,大家上班再也不谈工作,不谈农税提留,不谈计划生育罚款,甚至连麻将都不谈了,他们只谈集资房。只有新初一个人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有事做事,无事翻翻报刊杂志看看书,装着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分房一结束,胡小梅就跑到新初办公室,给他讲分房的情况,讲得是如此详细,好像是镇上专门安排她来向新初通报分房结果一样。

胡小梅说:“新初,你知道不知道,胡德柱书记、吴少权镇长、王光荣主席都要了一套大户型,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各个单位的“一把手”,有要大户型的,也有要中户型的,绝大多数普通干部职工,都要的中户型,有一小部分要了小户型。胡军就要了个小户型,用他的话来说,他三口之家,而且生的是个女儿,迟早都是别个家的人,用不着住那么大的房子,今后两老口住,六十多个平方完全够了。也有人说,是胡军的老婆没得工作,手头钱紧的缘故。”

让新初没有想到的是,胡小梅也要了个大户型。新初后来听说,胡小梅的父亲是一个大厂里的工人,积攒了些钱,老两口只有这一个女儿,女儿要集资建房,便把老底子都掏出来给她了。还有人说胡小梅的老公钱兴在银行一个重要岗位,得到行长信任,搞到了不少油水,手头有钱。而胡小梅本人对新初说的是,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今后肯定要跟到自己住,不要大房子怎么住得下呢?

最为烦人的是,胡小梅和胡军都像胡德柱一样地关心起新初来,问他为什么不要房子呢?这可是单位的福利,不要太不划算了!

新初的回答是:我喜欢住在城郊这边,空气好,上班还很方便。话虽这样说,心里却有一阵酸酸的感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